MetaStar|专访跨界研究员W:破次元壁的量化研究心路历程
前章
W同学,加入乾象前就读斯坦福大学博士生。目前主要负责optimization的相关工作。如何利用信号构建portfolio以求更优的投资回报是他的日常。从学校到乾象,W同学对于不同环境的把控,始终能做到游刃有余。
不当螺丝钉,跨界做研究
Metabit Trading:当时从美国毕业,没想过留在美国吗?是什么原因促使你选择加入乾象了呢?
W同学:我们系毕业主要有两个方向,第一类是产品设计或是因国籍受限的NASA、波音等重工行业。第二类是互联网大厂的数据科学家(Data Scientist ),每个人更像是一颗螺丝钉,工作特别细化,做的工作到底有什么贡献感受上模糊而不直接;而乾象是做策略的,作为researcher可以contribute更多,每个人的贡献对最后PnL的提升都是可穿透的,反馈更加迅速和透明。
我在正式加入乾象之前就远程参与了一个实习项目,这段经历让我对于量化研究和乾象有了个全面的认识。实习和我在实验室做科研的节奏非常类似,每天会做literature review,接着build model并跑上回测或其他实验,第二天再看跑的结果如何,然后独自反思或者和manager探讨;再就是量化研究的迭代时间快,feedback loop短,工作中时刻充满未知和挑战,我也充满着新的期待。
量化就像造火箭,需科学防控爆炸可能
Metabit Trading:下面能请你介绍一下目前在乾象担任什么岗位、主要负责哪部分的工作吗?
W同学:我现在主要负责optimization相关的工作,optimization是整个quant investment pipeline当中的一个环节。目的是从金融市场所有的数据中,找到那些有交易价值的signal后,通过黑盒产出一个真实的可下单成交的仓位,在控制收益波动率(风险)、降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,实现收益的最大化。
黑盒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有个control model,主要在做的就是输入一些信息,如对市场的预测或风险模型,最后输出相应的股票仓位。这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随机问题,取决于交易的时间长度和投资组合的多样性,因此需要对随机问题去建模。我们会根据不同客户对于风险的忍受度的差异,找到一个收益&风险的平衡点,进而输出最优的也就是收益最大的成交路径。
Metabit Trading:风险的确需要平衡,乾象在风控这块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吗?
W同学:借用我们公司CTO鲜总的一个比喻,量化金融和“造火箭”很像(见下图)。既然装载着上百亿的资金,一个小的错误就可能导致上千万甚至更多资金量的损失。量化研究不只是策略的持续迭代,更依托于管理人的风险控制能力。
以股票策略为例,我们会记录每日的实盘portfolio仓位数据,再以不同的时间周期去分析,包括超额收益来源,风险因子暴露程度,风险因子收益;同时,一旦发生回撤,我们也会分析其来源是宏观市场环境(市场不景气、交易量不大),还是某些风险因子没控好,又或者是模型的预测能力下降。
Metabit Trading:刚刚提到了风控,那据你所知,乾象是如何让自己策略的有效性相对处于一个可控的范围呢?
W同学:对待策略我们的态度是严谨的,具体来说我们会做全天候的盘前、盘中、盘后的sanity test。在对实盘配置全面的监控工具后,实盘的每一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,我们会迅速定位到问题的源头,及时预警相关责任人,并对问题进行修复。我们会严肃对待每一次实盘事故,从中汲取经验,构建更稳定的实盘运行。
同时,我们会按日频、周频去回放实盘的结果,监控所有策略产品的收益是否符合预期,针对这些复盘结果我们会严格限定误差范围;我们也会监控所有产品净值是否一致,以确保投资者权益受到了公平的对待。
Metabit Trading:听说你刚在年会上拿了「前沿创新奖,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吗?
W同学:从单个项目来说,这和我近期负责的SRL有关,它是指生成一套能够平衡风险、交易成本以及客户某些特定需求的交易策略,从而获得稳健的收益。从流程上来说,我负责的工作在策略上偏下游,所有的上游产出都在这最后一环被实盘化,压力和强度相对较大。碰到有些时候DDL很紧张, 还是需要按时release到实盘。当然偶尔也涉及到实盘的紧急情况。
我记得有一次去高原徒步,进山前途经一处没有信号的村子。为了保证国庆后第一周可以按时release一个新策略,我便开着手机热点、在民宿小院儿里跑完了上线前的最后一次验证,期间我的电脑终端上疯狂刷新着各种代码和日志,徒步队友们竟然还以为我在部署某种神秘的徒步GPS( )。
但其实上述操作发生频次并不高,目前我所做的研究能为我带来不少的成就感。比如我可以end to end负责策略的control环节,同时我也需要联动上下游以便更高效地协作。
工作之余卷爱好
Metabit Trading:刚刚提到了徒步,感觉除了工作,你对于自身在爱好上的追求还蛮多样的?
W同学:哈哈是的,我司的同事们人均90后,大家平时充满活力、业余爱好又极其广泛,学霸们对于学业的极致追求在兴趣爱好上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。拿我自己来说,我平常会涉足健身、crossfit、美式装备橄榄球、户外徒步等多项活动,继承了读书时期的work hard, workout hard的理念哈哈。
说到健身,我想分享的是,它会让你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变得很不一样。无论学习/工作到几点,健身后的效率都超乎我想象(believe it or not);再加上公司内有设施超棒的健身房,从工位走两步就能继续卷哈哈。时间上又很灵活,你可以任选早上、午休或者是下班后。
除此之外,我最近的一次活动是参加了一场完整的美式橄榄球比赛,为球队参加今年的CNFL联赛秣兵历马,虽然我打得很菜,但挥汗的过程很解压。
Metabit Trading:你是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入职乾象的,对于第一份工作有什么感悟呢?
W同学:学生时代主要是对着一个任务不断地去做迭代,一件事做好就皆大欢喜;而在乾象的实际工作中,我需要同时处理多个条线的任务集,这就需要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。这一点还体现在我之前认为工作和生活可以完全分开,但为了实现量化研究的最大化产出,我需要持续性地思考,甚至在一些非工作时段。无论是否该用“卷”来形容这个过程,对于真正感兴趣的事,我只会更专注。
除了工作本身,乾象还会组织多种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。比如通过之前的领导力培训,我就意识到,在工作中不能用自己的工作习惯去预期mentee的工作习惯。因为我本身风险接受程度高、愿意尝试难度大、产出高同时风险大的项目,工作中也更独立、不需要情绪价值,但是有些mentee更喜欢容易上手的工作,也更希望得到mentor的鼓励和支持。这种培训对我的认知和能力层面都有裨益。
彩蛋
Metabit Trading:今天的访谈就结束啦,你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额外的内容吗?
W同学:说说我在远古时期和乾象的缘分吧~乾象成立的古早时期,我是乾象COO Jason的健身教练,我们一起健身三年半,随着对我了解的深入,Jason向我递出了加入乾象的橄榄枝。说实话我的确是健身发烧友,但是以这样的方式获得一份好的工作机会,属实是超我预期啦,这么看来深耕自己的爱好还能有意外收获哈哈哈。

We are researchers & engineers.